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多情桃園、快樂之都

多情桃園、快樂之都桃園縣升格為準直轄市適逢民國一百年,雙喜臨門,民眾對於縣內政經發展、工商產業,都有更高的期許,而蘊含文化底蘊的觀光資源,更是以軟實力打造國門之都新格局的先鋒。期能用觀光打開桃園縣的國內外知名度、凝聚縣民的認同 感、吸引各方資源挹注、發揚在地的多元文化特色、並打造永續經營的觀光亮點,讓大家看見準直轄市該有的高度與格局。桃園在台灣佔了地利之便,硬體建設也不斷成長,天然文化遺產如埤塘 更富教育價值。但做為台灣最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城市,融合了閩南、客家、原住民 、眷村、新住民的族群精神,希望造訪桃園時,能用心貼近桃園的人文風貌, 感受獨特的文化景緻。 當夜幕低垂,多彩的生活拉開了序幕。有一群人,他們瀟灑自我,天地不拘,踩著旖旎華彩、揮手告別夜的寧靜,以一種別樣的浪漫舞動身姿開始他們夜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講,夜生活中的“夜”是一種廣義的統稱;夜生活可以拉得很長,需要細細咀嚼、品味。 “文化產業就是一個城市的發展所需要主流文化也是大眾文化。大眾的文化不同於低俗的文化,不會影響一個城市的品味和形象。一個有品味的城市必須是多元文化兼容的城市,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而更重要的是文化產業中的快樂元素被逐漸發現並放大,“多情桃園、快樂之都”希望能成為桃園旅遊的標語。歌廳文化是應該走高尚路線還是雅俗共賞?大眾文化和低俗文化如何區別?作為大眾文化的一種,歌廳文化是否符合整個大桃園地區的定位?發展大眾文化會不會影響城市的品位和城市的整體形象?大眾文化的發展會不會影響主流文化?”

建國百年 百姓嘉年華

建國百年 百姓嘉年華 重溫百姓生活樂趣  以“弘揚民族人文‧展示民間藝術‧演繹民俗風情”為主要內容,以富有中秋文化特徵的“花好月圓”為主題,努力體現“崇尚民族‧守護民俗‧回歸民間”的宗旨。今年的百姓嘉年華以 “演繹歌唱奧秘”“傳播文化精神”,為宗親會員端出一盤五光十色的文化大餐。   展示民間工藝和民間藝術品的文化內涵,增加宗親會員對展品蘊含的故事和過程的了解,是本屆百姓嘉年華的一大亮點。在今年的參展品種和單位中,參展者除挑選精緻的展品外,都準備了豐富的文字材料和圖片以及影音資料,讓宗親會員從這些背景資料中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從而使展覽品的意蘊突破場地的局限,可以向下延伸縱向延續。  開展現場互動,傳授民間技藝是今年百姓嘉年華的另一重要特點。在百姓嘉年華現場安排多處現場示範和講解,熱心的宗親會員將可以從師傅身上學到一技半招。工藝美術協會這次除了把將要選送工藝美術博物館的作品提前在百姓嘉年華上展示外,不少工藝美術家還在現場對工藝流程進行演示和講授。   為營造歡樂節日氣氛,今年的百姓嘉年華開設了民俗嘉年華。嘉年華已經列進了年貨大街序列。本次嘉年華將通過購物、節目觀賞、市井文化的展示和參與,讓廣大市民在“守護民俗、回歸民間”的氛圍中,重溫百姓生活的樂趣。在體專體育場的平臺上,匯聚了全市老字號、來自地方的戲曲和上海歌舞表演、充滿都市氛圍的弄堂遊戲、氣勢宏大的千人軟陶現場製作比賽、以及各種台灣美食品嘗等活動。

童子功法示範: